由選料開始講解如何做一把木結他
發表迴響
Tonewood 介紹木材
不同材料對結他聲音的影響
發表迴響
有關木結他拾音器你所需要知的
木吉他的拾音器總共有4㮔收音方法,分別是下弦枕式(Under-saddle),麥克風(microphone),貼片/吸盤 (Contact)和響孔式(magnetic)。
下弦枕式(Under-saddle)

是最常見的吉他拾音器,很多吉他原廠的拾音器配置都會是Under-saddle Pickup,使用長條形的感應棒(Piezo),安裝在吉他下弦枕下方。
優點:聲音非常清楚直接,而且不易Feedback,所以非常適合在樂隊中使用。
缺點:由於感應棒本身有一定的厚度,會讓令吉他弦距變高,因此安裝時需要打磨下弦枕。如果沒有打磨好的話,六條弦彈出來的音量會不平均,安裝難度較高。下弦枕式拾音器的聲音比較電和乾,而且無法收到打板聲音。
麥克風(Microphone)

在吉他琴身內安裝小型的電容麥克風(Condenser Microphone),聲音還原度非常高,在環境安靜的場境下可以得到非常自然的聲音,是唯一可以收到吉他真實聲音的方法。
優點:音色自然而且有空間感,聲音還原度高,可收到吉他聲和打板聲音。
缺點:容易Feedback,對於樂隊內的吉他手較為不方便。
貼片/吸盤 (Contact)

貼片式拾音器幾乎是所有FingerStyle玩家必備的拾音器,一般是黏貼在面板,琴碼(bridge)下方的位置,感應吉他面板震動,可以收到比較自然温暖的聲音,效果接近麥克風。進階的用家可黏貼多個貼片在吉他琴身的其他位置加強打板的收音。
優點:聲音温暖自然,不易Feedback,可收到吉他聲和打板聲音。
缺點:貼片的擺放位置會影響收音效果,需要有經驗人員安裝。
響孔式(Magnetic)

安裝在吉他的響孔上,和電吉他拾音器收音原理相似,音質主要跟拾音器有關,與吉他本來的音色無太大關係。響孔拾音器可以無需鑽吉他尾孔,所以如果想多把吉他共用一個拾音器的話,會是很好的選擇。
優點:聲音很乾淨,音色溫暖,容易安裝,不容易feedback。
缺點:由於拾音器夾住了面板,所以吉他的共鳴可能會有一些影響,且無法收到打板聲。由於擺放位置的問題,右手的彈奏位置可能需要調整一下。尼龍弦吉他無法使用。
了解完4種收音方式後,所有的拾音器可分為主動式(Active)和被動式(Passive)。
主動式(Active)的拾音器需要用電池,絕大部分原廠配的拾音器都是主動式,吉他琴身內會有電池,前級(Preamp),以及大部分都有音量音色控制台。

好處:不需要另外買前級(Preamp)也能有大音量的輸出,而且大
部分也可以吉他上調音量和音色。
缺點:價格一般較高,有時需要鬆掉弦線才能換電池,吉他內的電線和零件增加,如果沒有安裝好的話,琴身內有時會有雜音。
被動式(Passive)的拾音器無需在吉他內放電池,也是很多專業演奏家所選用的。

好處:不需考慮何時換電池,安裝後對吉他的重量幾乎沒有改變,而且琴身內的電線也比較少。
缺點:一般建議需要配合前級(Preamp)使用,不然的話音量比較小。
雙系統拾音器
由於每款拾音器的收音都各有利弊,所以進階的用家一般都會選用雙系統甚至是多系統收音。
最常見的FingerStyle雙系統是響孔式+貼片,這也最很多大師們用的拾音器,可以收到吉他聲和打板聲,而且不易Feedback,非常適合舞台演出使用。
我個人用的是Sunrise+K&K pure mini的組合,而Sunrise也是押尾光太郎,Sungha Jung,Andy mckee等一眾大師所選用,被譽為是最佳的響孔式拾音器。
麥克風+貼片我覺得是最能還原吉他原音的組合,也非常適合錄音時使用,指彈大師Don Ross曾說,他認為最佳的吉他拾音方式最少要是雙系統而且必需有麥克風。使用這個組合的最大壞處是現場使用時要小心feedback。我的古典吉他則是用K&K Trinity Pro的麥克風+貼片,因為下弦枕式拾音器對吉他的原音有一些影響,所以我選用這種對古典吉他音色完全沒有壞影響的組合。
麥克風+下弦枕式則是原廠最常見的雙系統拾音器,一般會有一個控制台給你調麥克風的音量大小,防止有太嚴重的Feedback問題。
更發燒的用家加會混合3或以上拾音器,麥克風+貼片+響孔等…
立體聲(Stereo)或單聲道(mono)
幾乎所有原裝的主動式拾音器都是單聲道的,即是不管你的吉他上有多少個拾音器,最後輸出時也會合併成一個音軌。對專業用家對來無法單獨調每個拾音器的EQ是非常不方便的,但對一般用家的好處是,無需買立體聲導線和立體聲前級等的設備。
專業的指彈吉他手都用立體聲的拾音器,每個拾音器都可以獨音調高中低頻EQ,音量,以及混響等的效果。但就需要拾音器,前級,導線和效果器等的配合了。
有關拾音器的價格,如果是國內的雙系統拾音器可能幾百一千元就能買到雙系統的拾音器,當然聲音還是有分別,但勝在便宜。
進口的拾音器一般一個都要近千元左右,如果資金有限,但又想有更好更穩定的音色,可以先買進口的單系統拾音器,日後再升級成雙系統,這樣就不用整個系統換掉,而且聲音更好。當然記得要找專業人員幫你安裝。
如果你想你的吉他能在舞台上發出好的聲音,你需要有以下幾樣東西(括號內是我個人用的):
- 好的拾音器 (Sunrise, K&K)
- 好的前級 (K&K, AER)
- 好的導線 (神鳴KamiNari)
- 最重要的是有好的演奏技術…..(請去找好的老師去升級技術)
- 有關更多Pickup查詢請到 www.guitarholdings.com
發表迴響
特殊降低弦距的方法
結他弦距很高,但下弦枕(saddle)只露出很少,無法單靠磨低下弦枕來降低弦距。
有些維修店會直接告訴你這樣的結他setup不了,有些會建議做neck reset,分離琴體琴身,然後改變琴頸角度再重新裝上,但費用和難度較高。古典結他則在設計上琴體琴身無法分離。
其實還有另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的,打磨琴馬,令下弦枕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磨低。
以下是幾個下弦枕只露出很少,但不做neck reset時改善弦距的方法。
1. 打磨琴馬,令下弦枕有足夠的空間可以磨低,然後再磨下弦枕(需確保完成後下弦枕仍有足夠綁弦角度)
2. 換高一些的Fret,一般可以降低弦距0.5-1mm (很有可能需要同時更換上弦枕)
3. 在換fret時打磨Fingerboard低把位的位置多一些,高把位則打磨少一些,然後再裝Fret和更換低一點的上弦枕 (可以想像最終效果類似用移調夾夾在第一格時,第12格的弦距會降低一點,古典結他由於結構上無法neck reset,所以高弦距的古典結他常用此方法來維修)
4. 更換厚一些的Fingerboard
2 thoughts on “特殊降低弦距的方法”
發表迴響
什麼是結他Setup?
經常都會遇到有人說:我的吉他很難按,該怎麼辦?
這是最常見的吉他問題,弦距太高。這時候你就需要把吉他拿去專業的維修店做Setup。
簡單而言,Setup即是調整弦距,而弦距(String Action)一般是指吉他第12格fret的與弦線之間的距離。通常鋼弦吉他出廠時是2.3-2.5mm。但可能因為沒有得到適當的保養,以致吉他弦距上升,令到吉他變得不容易按。(彈吉他的朋友一定都體會過線位高的吉他是什麼一回事)
太高的弦距會令吉他難按,但太低的弦距又可能會令吉他buzzing (打品,痴fret).
而不同的彈奏手法也有不同的最佳Setup,例如如果你喜歡彈Fingerstlye,用的弦距可以低一點(<2.3mm),如果你喜歡用力掃和弦而又不打品(buzzing,痴fret)的話,就可以調一高一點弦距。古典吉他則是3.5-5mm也很常見。所以吉他好不好彈完全視乎你的彈奏風格。
即使你買的是新吉他,也不代表一定好彈,因為吉他在運送和放置在樂器店期間,因著氣候的改變弦距會有一定變化(一般是琴頸和面板變形),所以買新吉他後也應拿給專人去做Setup。一般是透過調整琴頸(Truss Rod),上下弦枕(nut and saddle)以及品絲(Fret)來降低弦距。
經過專人Setup後,可把你的吉他弦距調整至合理的最低點,而且只需Setup一次,便可長期保持該弦距。
綜合而言,不論新舊平貴的吉他,如果你想它更好彈的話,都應該拿給專業人士去Setup。
發表迴響
如何保養吉他?
簡單來說,吉他最適合存放在濕度45-55%和温度18-24 °C之間,温濕度對木制樂器有很大的影響。
要避免帶吉他到高温潮濕的地方,例如海邊、汽車車尾箱、太陽直接照接的地方等。
盡量保持吉他的濕度穩定,如果情況許可的話,夏天多開抽濕機,令存放吉他的濕度維持在45-55%。而抽濕機的用電量遠比冷氣機低。所以用抽濕機來抽濕遠比起用冷氣機便宜和環保。
如果用抽濕包的話,必需把抽濕包放近吉他Sound hole,而且必需定期更換已吸滿水的抽濕包,這樣才能有效吸濕。
吉他存放得好,不但手感更好,而且聲音也會有明顯的分別。
還有,吉他面板脹起是很正常的情況,只差在脹起多少的分別,一般不會有大問題,面板脹起而弦距高的話,拿給專人Setup就可以了。
Steven, 多謝你的影片分享,原來香港都有咁 pro 嘅結他工埸。請問打磨琴馬是否將琴馬磨薄,令 saddle 可以凸出多一點,從而可將 saddle 磨矮?
另外想請教上弦枕的弦坑深淺闊度會否令弦線震動頻率改變,尤其是1,2弦,當彈空弦時基頻會在震動減弱時有少許頻率改變出現。
葉先生
是的。上弦枕闊度是會對弦線震動有影響的。有時間可以來我們工場參觀一下~